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学院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研究团队在鄂州建设的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示范基地及万吨级生物质的示范系统,并赞赏地说“你们做了很好的探索”。近年来,中国日报、央广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学院团队研发的团聚强化除尘协同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等学院科研成果;2020年4月,央视记者董倩专访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主流媒体多次关注学院建设和发展。
公司党委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重大产业、重点行业发展,主动聚焦国际一流团队建设目标,牵头推动学科发展,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打造“一流学科”,着力提升办学实力
一是科研平台不断完善。学院建设有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能源煤炭洁净低碳发电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能源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有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二是标志性成果不断突破。获重点研发计划13项(包含国际合作项目),领域包含煤炭、氢能、可再生、固废,在绿色环保等交叉方向也实现专项突破。与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一篇论文引用率超过3000,位居全校第一。实现在《科学》、《自然》子刊、《先进材料》等顶级期刊论文新突破,获国际热科学大奖(Nukiyama Memorial Award)1项,4位教授入选国际燃烧学会、IEEE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等。三是重大奖励持续丰收。“耗散最小化多场协同对流传热强化理论和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2),获省部级一等奖13项。“富氧燃烧碳捕集关键技术装备及工程示范”入选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2018年度十项重大学术进展、煤燃烧“PM2.5化学团聚技术”和“燃煤PM2.5生成调控技术”入选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2020年、2021年度十项重大学术进展。
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加强与机械、电气、材料、环境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争取对公司工程学科整体创建国际一流做出显著贡献。一是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燃烧、热科学、动力机械奠定学科强基。在化石燃料燃烧及污染物控制、热科学交叉与前沿等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建成“基础理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科研平台和基地群实现成果转化逾千万元,为企业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数百亿元。二是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清洁煤、新能源、核能齐头并进。研究指导研发的系列大型工业换热装备成功应用于国内最先进的1000MW级大型火电机组80余台、核电机组10余台,包括中核集团出口巴基斯坦“华龙1号”核电机组,也是唯一能保障我国1000米以下深层煤规模化开采的大型换热设备,促进了我国大型工业换热装备的技术进步,实现经济效益87亿余元。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节能减排、低碳高效、先进动力助力产业革新,促进军民融合。创建了燃煤电厂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控制系统并应用到300余家电厂,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成果应用到国家能源、国电投、华电、华能、大唐、粤电、华润等中国最大发电集团中的300余家电厂,涵盖了从超临界300MW至超超临界1100MW等各类型主力机组,技术出口至意大利、巴西、印尼等6个国家。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和中国产学研创新奖等荣誉。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富氧燃烧、碳捕集、污染物控制,力图从源头解决严重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牵头组建了“中美清洁能源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研发成果被写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元首联合声明》,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外交。35MWth富氧燃烧示范被评述为国际富氧燃烧的“里程碑”进展。
聚焦“关键技术”,布局学科发展方向
围绕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五个前沿方向,促进科研增量,在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及产业转化方面巩固和抢占制高点。一是基于能量转换的能源系统重大基础问题研究。能源系统是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的重要命脉。针对化石能源燃烧的能源系统,以及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换的发电装置中普遍存在的能量转换效率问题,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二是微观载能粒子跨尺度输运理论和方法。从微观载能粒子的介观动理学行为出发,研究跨尺度输运现象的规律和机理,服务于可吸入颗粒物控制、温室气体地质封存、能源存储与转换、临近空间气动力学等国家重大需求。三是燃烧不稳定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深入开展针对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科学意义。四是能源-环境-经济复杂系统分析与战略研究。为我国破解能源资源约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国家能源战略,为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并提高我国在全球能源环境影响评估、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五是高超声速燃烧基础理论(GF)。结合当前前沿学术进展及国防需求,高超声速燃烧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参与重型燃气轮机等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等。
五年来,团队建设成效突出,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首批一流团队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2018年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工程领域“良好”级别。在国际评估中,由国际一流专家组成的评估组认为本学科整体实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2020年度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排名升至全球第6位(中国大陆第2位)。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公司“能源与燃料”学科排名全球第6位,中国大陆第2位。